21世纪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素质应该是全面的,学生将来要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其他各个方面都应得到健康的发展,为此,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劳动实践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劳动观,强化正确的劳动实践意识,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而且人口的素质差异也很大,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与贫困落后的地区也同时存在,在这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劳动实践教育,以便学生将来回到社会,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自身都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并得到发展。因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实践观,掌握初步的劳动知识,避免学生高分低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很有必要。这不仅适宜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以贫困落后的地区。 二、从当前的社会现状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实践观,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邓小平说:“无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也是劳动者,将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更分不开。”既要让学生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让他们积极投身生产劳动实践。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家庭中,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小皇帝”“小公主”备受各位长辈的疼爱,有的孩子读书好几年了,甚至连许多基本的生活自理也不会,身体娇柔,内心脆弱。曾经有一些家长,因为子女在学校扫地或其他劳动,手上打了一个泡或脚上擦了一点皮,跑到学校同教师争吵,声称:我的子女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劳动的。他们的未来令人堪忧啊! 学校内,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大部分学校没有劳动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的劳动,往往是因为迟到或不守纪律,或其他未完成作业等原因,便被罚扫地,冲厕所等劳动。于是,学生怕劳动,厌恶劳动,学生常常嘲笑那些被罚劳动的同学。无形中贬低了劳动的价值,扭曲了劳动实践的意义/ 社会上,有相当部分的毕业学生,没有适当的工作,在农村的觉得农民没有出息,不愿到农村发展,城市的,又觉得打零工没出息,怕苦怕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既没有从最基层的劳动开始锻炼的意愿,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心理准备。而我们的社会需要各个阶层的辛勤劳动者,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才能构建真正和谐的社会。 以上现象,比比皆是。都是对劳动的错误认识,既有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也有社会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产物。“只有会劳动、爱劳动的人才是健全的人”“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人类”。老一辈革命家们早就说过,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是没有贵贱之分的。试想以上这样的学生,怎能迅速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怎能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大业?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实践观,要实现三步走 1.在校内树立鲜明正确的劳动观,形成一种良好的劳动风尚 首先,教师要把教材中劳动的知识和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感到,劳动是知识的一部分,劳动是学习的一部分,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要有良好的爱劳动的气氛,不能把劳动当做惩罚学生的一种形式。要教育学生,劳动是光荣的。教师在积极宣传和教育学生的同时,在实际劳动中,把一些劳动分配给学生时,应不论学生成绩的好与差,都要一视同仁,并让大家积极参与,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参与,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 如:某优秀教师在任班主任时,又一次,恰恰安排了几个班干部冲厕所,当他去检查时,发现才冲了一点点,几个学生都推来推去,怕脏,不愿做。他自然很生气,但并没有发作,便说:“今天这个厕所看样子是留给我来冲了?”几个同学不出声,他便从一个学生手中拿过一个盆子,一连端了几盆水来冲,这下,几个学生都抢了过去,说:“老师,让我们来吧!让我们来吧!”此后,每次劳动,这位老师都要带领班干部跟学生一起劳动。一会儿,这样,学生见老师不怕脏,不怕累,大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而且,每次劳动学生干部都积极带头,争先恐后,就连调皮捣蛋的学生热情也很高,在班内,校内形成了一股师生互相团结、热爱劳动的良好风气。 2.指导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让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实践观,必须从家庭环境中开始,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良好品质的第一大环境。让学生在家里先要学会自理,如:洗洗自己的手帕,衣物等小事做起,再让学生学会帮父母煮饭、炒菜、洗完等事,继而尽可能地让学生做父母的小帮手。学校对学生要开展教育宣传,鼓励学生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并经常同家长展开联系,交流学生的劳动情况,使之养成一种发自内心热爱劳动的习惯。 3.要让学生从社会劳动实践中得到乐趣,受到教育 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个规律适于教学,也适于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从心里真正的热爱劳动,并形成劳动实践意识,应多从社会实践中进行教育。 例如:地处乡村的一些学校,有的有一点农田。学校就种上一些蔬菜或其他农作物,从翻地、栽种、施肥、浇水这一系列劳动过程中,学校老师都积极带头,挽起裤脚、袖子,同学生们一起劳作,场面很热烈,到收获时,学生们把蔬菜送到食堂,中午,许多学生在学校蒸饭,到买菜时,食堂免费给学生提供菜肴,这样学生尝到了自己劳动的成果,劳动的积极性高了。虽然这样收入不大,但重要的是,在劳动实践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在校内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劳动风气,也增强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而且整个学校的班风和校风也由此越来越好。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劳动实践教育时,应考虑到本地的实际情况。如一些贫困山区的学校,则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发动学生采集一些中草药材,并换成钱,许多同学用收入不仅购置了文具图书,订了报纸,还解决了部分费用。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到了劳动的乐趣,逐步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以上的学校劳动实践、家庭劳动实践、社会劳动实践的三步走中,学校教育应占主导地位,学校教育要同家庭教育密切联系,只有当学校行了一种好的风气,家庭养成了一种好习惯,这样,才能影响到整个社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好的劳动实践风尚,并在这种风尚的推动下,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实践观,积极学习、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并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四川省什邡市双盛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