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要深下去
  [2019-02-25 16:00]  浏览次数:5575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基础教育改革要深下去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报记者 吴绍芬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如何打牢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近日,由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于越教育基金会赞助的“2019北京基础教育论坛”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主题,对基础教育如何变革与创新、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提高质量、推进公平,仍在路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基础教育取得的成绩显著,当前也正在破解一些难点,包括学前教育问题、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择校问题、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等。

    在此次论坛中,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闵维方谈到,要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教育的核心在于学习,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训练,为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培养杰出人才奠定基础。他还提到,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我国不同区域、省际、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并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如何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成果,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普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闵维方说。

    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将在哪些方面发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我们要落实基础教育领域的四项重大任务,包括实施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提升的攻坚计划,实施扩大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攻坚计划,实施控辍保学的攻坚计划,实施家校协同育人的攻坚计划,朝着学前教育实现优质普惠化、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化、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化发展的方向着力。”

    教育创新,重在学生“扬长”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正在改变原有的样态,呈现出创新时代的新特征。为此,基础教育也必须应对形势变革创新,才能赢得发展空间。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认为,未来基础教育创新要“念好六部曲”:在学习内容方面,从学生单纯接纳知识变成将新知识与学生以往经验有机结合;从记忆简单的概念定义变成相互关联合理的、可以重构的知识结构,从强调学科知识到将综合性学习与学科知识相融合,从应试能力的培养到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形态方面,从固定的班级授课到走班选课,从传统课堂学习到随时随地网络学习,从传统讲授式教学到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多样化学习,从书本学习到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学习。在教育目标方面,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从着重为学生“补短”到帮助学生“扬长”。在教育评价方面,从单一学科性评价到包括学科知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从一次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从“贴标签”到功能诊断。在教师角色方面,从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伙伴、助手、引路人,从知识的搬运工变为知识的营养师。在教育管理方面,从追求统一模式到推进学校个性化发展,从以上级主导的行政性管理逐渐发展为学校、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民主化管理。

    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介绍了学校基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基石·志趣·卓越”课程结构为框架,为不同类型学生进行“全人格教育”;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景志国介绍了北大附中以学院制、书院制、选课制、导师制为核心的个性化、系统化高中生培养模式,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现象,让我国基础教育在变革创新中实现卓越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强调说。

    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源头”“培训”一起抓

    教师资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管理机制不顺畅、入职门槛偏低、素质能力不胜任、职称制度需要完善等。

    “抓源头、促培训是解决教师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指出,要从源头上强化师范院校主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积极推动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领域输送优秀人才。除了从源头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之外,我们还要推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市县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培训经费保障,为优秀教师队伍助力。

    此次论坛还围绕“高中生发展与核心能力测评”“国际教育变革与校长领导力”“生涯教育教师发展和活动设计”“课例研究的中国经验”等主题进行了分论坛研讨。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21094人次 日均访问:20550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13043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