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德育园地】>【班主任园地
爱是双向奔赴
  [2022-12-12 09:03]  浏览次数:3008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22-11-23 作者:王爱丽

成为生物意义上的父母,爱孩子是遗传进化的本能传承,父母爱孩子爱得纯粹无私、爱得倾情投入,单方面沉浸在付出与自我感动中。但是爱纯靠本能传承远远不够,爱需要学习。父母子女之间的爱需要达成一种平衡,不仅父母要爱孩子,而且孩子也要爱父母。和谐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要想让孩子爱父母,父母应该怎么做?

父母要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爱、科学的爱、及时的爱。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或叛逆时,首先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问题,自己真的会当家长吗?自己给予的爱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吗?自己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了吗?自己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做好引导了吗?若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反而抱怨孩子不懂事、叛逆,对吗?经过一系列反省我们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家长本身,是家长不恰当、不及时的教育导致孩子缺失了爱的能力。家长犯了错,一味让孩子改变怎么能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改变的是家长,需要学习的也是家长,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爱才是合格的父母,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爱父母。

爱是父母与孩子的双向奔赴,父母要回应孩子的爱,孩子也要回应父母的爱。有些家长家务事一身担,认为孩子还未成年,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不用做家务,也因此认为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好父母。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长此以往,孩子只会享受父母的爱,而没有回应或回报爱的意识。父母的做法剥夺了孩子学习“爱人”的机会,最终造成孩子“爱人”能力的缺失。孩子逐渐长大了,父母有一天忽然意识到,我那么爱孩子,孩子怎么不关心我?却不知正是自己的教养方式导致了这一后果,我们又怎能反过来埋怨孩子不感恩?

也有家长认为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默默爱孩子、爱家人,耳濡目染,孩子自然也会爱家、爱父母,但现实并非如此。身教很重要,但也少不了及时的言教指导,言传身教才是好教育。我有一个朋友,家庭曾经面临重大经济困难,她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隐瞒了真相,造成孩子不能理解妈妈的所作所为,抱怨妈妈。当时,如果我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向孩子说明家里的困境,让孩子学会分担家庭责任,孩子可能就会少了任性与随意,多了规划、节俭与责任感。很可惜,我的朋友错失了培养孩子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教育契机。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学会关心家人、热爱家庭?这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爱的意识与习惯。

把爱落实在细节里,用语言和行动表达爱。家人之间,把双向奔赴的爱落实在生活的细节里。在家庭里,爱应是父母子女的双向奔赴,唯有如此亲情才会长久、浓郁。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也需要得到回报,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关爱与付出。爱也需要礼尚往来,往而不来的爱,非礼也;来而不往的爱,亦非礼也。

我有意引导孩子把爱家人融入日常行动中,制造各种契机引导孩子爱家人。例如,当孩子外出旅游时,我引导他们给父母、老人、小孩买礼物,培养他们心里有家人、爱家人的意识。我的孩子小时候带他坐公交车,我会要求他把座位让给我,他要么坐在我腿上,要么站在我旁边,目的是要孩子懂得心疼妈妈,学会爱妈妈。我若有事情回家晚,会嘱咐孩子给我留饭,培养他爱家人的责任感与习惯。

有一年父亲节,儿子在爸爸的枕头下放了一个带有华丽包装的手机盒,并在一张精美的卡片上写了一句话:“老爸,您对我18年的好我都记得,老爸辛苦了!”儿子这一举动把不善言辞的父亲感动得泪流满面,抱着儿子转圈圈,并要求儿子把手机退掉。其实,儿子并没有那么多钱买手机,手机盒里装的是甜心巧克力,特殊的礼物和话语甜到了父亲心里,让父亲过了一个难忘的父亲节。

现在,我的孩子把对家人的爱落实在生活的细节里、落实在生活的行动里已成为一种习惯。他不但学会了爱家人,还学会了爱老师、爱同学、爱周围的人。他不是学霸,但他有被爱与爱人的能力。我想,他的人生会因此更幸福。

当被爱与“爱人”成为习惯,就拥有了用之不竭的力量。我的孩子就是如此,越大越有责任感,也更有履行责任感的能力。他大二时,我们着急搬家,而工作又忙得不可开交,孩子独自收拾东西、联系搬家公司,还通过网络卖掉了我原本想扔掉的家具,抵消了搬家费且有剩余。这何尝不是从小培养的结果?

同样,我爱我的学生,我也要求我的学生爱我,我引导他们在教师节送老师祝福语,在老师答疑完毕后说声谢谢,或者说句贴心话认可、理解老师的辛苦付出。课堂上我也提醒、引导学生爱家人,在节日或者特殊的日子给家人送上祝福与拥抱。平时,也可以给家长倒杯水、做顿饭、干些家务,以实际行动表达关爱之情。

当父母爱孩子,孩子回应父母的爱,彼此暖心成为习惯,就会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长久幸福一家人。

当老师爱学生,学生回应老师的爱,彼此暖心成为习惯,就会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爱人”成为一种习惯,孩子距离幸福的人生就不远了,让行动从心开始。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十一学校)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699人次 日均访问:20595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219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