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 2021-01-19 作者:张玉石
“家长干涉班主任的工作怎么办?”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把家长放到了对立面。换一个角度看,家长对班级管理和班级发展提出建议,这是家长“共营”意识的体现。班级不仅是班主任的,而且也是学生的、科任教师的,还是家长的。因此,班级管理也就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那么,对于家长参与班级事务,我们该如何看待?如何妥善处理?
观念转变:换位+反思,化干预为参与
对于家长的积极参与,我们首先应心平气和地倾听,这是对家长的尊重、对学生的负责。我们不妨告诉自己,家长不是在“干涉”班级的工作,而是在关心孩子的成长。一旦我们站在家长的立场想问题就会释然,就会认识到家长不是在“干涉”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在帮助班主任改进和完善工作。我们应有一颗博大宽阔的心,面对否定,不急于生气;面对“干涉”,不急于对抗。冷静倾听、换位思考,让“干涉”变成参与。
平和情绪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念与做法。对家长的“干涉”,不妨试着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做好?是不是家长吹毛求疵?是不是我在家长心中没有威信?家长是一次“干涉”还是多次“干涉”?不断追问自己,在追问中反思观念、改变做法,让“干涉”变参与。
心态转变:理解+共情,化担心为放心
班主任如果对家长有同理心,让家长感受到被理解,许多问题就会因共情而变得简单。
带第一届学生时,我刚大学毕业,许多家长对我极不信任,向校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我很理解家长的心情,于是饱含深情地给家长写了一封信,节选其中的一部分:
信任我这样一位年轻教师是一件很难的事,认为我没经验、没能力,认为我带不好孩子,这份为人父母的担忧我很理解。但是,既然您选择了我们学校,就请相信每一位老师,不管他年老或是年轻,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把您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宝贝。
……
我确定我是爱孩子的,否则我不会天天去食堂、去宿舍看他们,也不会每天笑得那么开心,更不会在假期里盼着快点开学见到他们。我享受工作的每一分钟,我连续熬五天夜也不会疲倦,因为我有着强大的精神支柱——我最爱的孩子们。
这封信感动了我自己,也感化了质疑我的家长。一位家长在我们班的博客中写道:“今天我看了您的博文,您对孩子充满关爱,对教育工作充满激情。您对孩子那么用心,不仅教他们知识,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孩子交给您,比放在我自己身边还放心。”
因为理解家长的担心,所以我用真情打动家长、用行动说服家长,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方式转变:沟通+合作,化配合为支持
传统的班级管理给家长参与的机会很少,多数是班主任发通知,家长配合做事。我们可以试着转变工作方式,变被动问询为主动沟通,变被动配合为交流合作。
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了解多出于孩子之口,孩子的话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对老师、对学校的看法。我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比如我每天在班级微信群发布班级新闻,定期打电话给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每次家长会印发班报,每学期末把班级日志装订成册发给家长……让家长全方位、多渠道了解班级情况和孩子在校的生活。
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没有误解。
另外,与家长沟通还可以换一个地点,约几个问题类似学生的家长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共话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在校外喝茶聊天,氛围轻松愉快,家长更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问题也在看似闲聊中迎刃而解。比如,沉迷网络的学生家长聚在一起有许多共同话题,说出彼此的心声,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与家长沟通,班主任除了自己出面,还可以让优秀家长给其他家长传经送宝。优秀学生的背后可能有一个优秀的家长,有一套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些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比书上的方法更有针对性,更适合班级里的孩子。这既是对其他家长的指导和督促,也是对优秀家长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的好办法。
本是一心为孩子,何来“干涉”?理应家校共同合作,怎可只说是“班主任的工作”?转变观念、换位思考并自我反思,让家长的“干涉”变成参与;转变心态,多一点同理心,少一点私心,让家长的担心变成放心;转变方式,主动沟通,交流合作,让家长的被动配合为主动支持。三个转变,化家校沟通的干戈为玉帛,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