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是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适度惩罚,同时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进的一种人性化教育理念及策略。 为什么班主任在实施教育惩戒时要选择柔性管理? 首先,教育惩戒在实施对象与实施目的上都有其特殊性。实施教育惩戒的对象是在读学生,实施目的是要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并改正错误。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为了惩戒而惩戒,一切惩戒措施都是教育学生的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实施教育惩戒时,班主任要做到处罚有度、罚中有情。 其次,柔性管理是由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中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8岁,这个时期的学生身心比较脆弱,不当惩戒会让学生身心受到伤害,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尤其到了初中阶段,青春期的学生对于外界的态度更加敏感,一味地批评惩戒会严重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导致其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心理问题。 再次,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要基于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达到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目的。可见,柔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惩戒的效果。 那么,怎样的柔性管理才切实有效? 第一,变“居高临下”为平等对话。学生犯错是极为正常的事情,换个角度看,试错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切不可动辄厉声呵斥、体罚,甚至对学生人格进行侮辱和攻击,这不仅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丧失了师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班主任应先了解事情原委和学生的行为动机,然后因势利导,与学生一同分析,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行为的错误,并主动改正。 第二,强调管理过程中的“感情投资”。重视管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实行人性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而要对其实施教育惩戒时,恰当的“感情投资”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正如洛克所说,在实施教育惩戒时,要使教育对象认同教育者的做法是合理的,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按个人情绪吩咐命令。在执行刚性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妨借助柔性管理将刚性制度的要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规”,实现由外部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由不敢犯错转变为不想犯错。 第三,营造柔性管理文化氛围。相比于刚性的制度管理,柔性管理主要依靠班级共同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团队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友善的师生关系、融洽的班级氛围、共同参与制定和维系的成长公约等,学生在这些隐性或显性的柔性管理文化影响下,学会了尊重、民主、团结,这样的班风给他们营造了健康成长的环境。 作为班主任,当我们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必须把握好刚性的校纪处分与柔性管理的辩证关系,对“问题学生”实行“刚柔相济”的适切教育,找到教育的金钥匙,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