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德育园地】>【心理健康
浅谈青少年“拖延症”的防治
  [2021-06-21 09:08]  浏览次数:2998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浅谈青少年“拖延症”的防治  

来源: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

“拖延”顾名思义,就是拖长时间,不迅速处理某件事情;它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其结果导致目标任务未能按时完成。一旦拖延形成一种习惯,就上升为“拖延症”。

拖延症从行为上看:就是明明预料到后果有害的前提下,仍然一意孤行,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延迟。

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失败;在“马上做”和“慢慢来”的心结上选择了后者,而且一直在做“慢慢来”的选择。

拖延症虽然算不上心理疾病,但却是心理上的一种不健康状态,它往往与自卑、自责、负疚感、罪恶感如影随形,相伴而生,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因此,它不得不防,更不得不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犯有拖延毛病的人普遍存在,只是程度的高低和频率的多少有别而已,犯有拖延症的人也屡见不鲜。

按照目标人群划分,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中学生具有拖延毛病和拖延症的比率最高。据调查:有75%的大学生认为有拖延情况,50%的大学生认为一直在拖延;有50%的中学生有拖延现象,近40%的中学生一直在拖延。

即是说:青少年学生群体中近一半的人有拖延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任务的加重、社会认知的加深,犯有拖延症的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的比率会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学生家长更是忧心忡忡,百思而不得其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导致拖延心理机制的原因来自于:对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抗拒、休息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自信心不足、缺乏生存的焦虑等。

从人生的历程来看:青少年是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他们应该是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是阳光开朗、乐观自信的,是精力充沛、雷厉风行的。

按说,青少年学生既没有工作的压力,也不至于缺乏自信;既没有生存的顾虑,也不会缺乏休息的时间;可为什么反而是犯有拖延症比例最高的人群呢?

分析其中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任务重;二是作业布置多;三是家庭陪伴少;四是忧患意识淡。

这样看来,青少年学生常犯拖延症就不难理解了。学习是青少年学生的主要任务,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学习任务太重,作业过多无形中给他们太大的压力。

为了应付繁重的作业任务不得不反复熬夜,其结果是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为了满足休息的愿望,就只能延缓事情的完成。长期作业完成不好,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得他们一步一步地丧失信心,变得自卑、自怨、自艾。

再加上生存焦虑缺失、忧患意识淡薄,青少年学生原本应该具有的“风风火火”的特质变成了不紧不慢,雷厉风行变成了拖拖拉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拖延症实质上是人们在心理上自我调节失败,从而导致行为拖沓,处理事情不及时,无法按时完成目标和任务,往往表现在:因为不喜欢而选择暂时的愉悦来拖延,因为难度大而选择“力不从心”的理由来拖延,因为难以决断而选择犹豫不决。

青少年学生的拖延现象主要表现在:明明早上上了6点半的闹钟,非要拖到7点钟起床;正常晚上10点半做完作业就该休息,非要挨到11点半才睡觉;因为不愿意写作文,一写就是3、4个小时;如此等等,不一而列。

心病自然要用心药医,拖延症既然是心理调节的失控,那么当然可以通过心理调节入手,对症下药。

一、克服心理障碍

拖延症属于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上的慵懒与懈怠,实际上是心理上的缺失和障碍,自我调节的失败是拖延症真正的病根,要想防治拖延症必须克服心理障碍。

首先,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无完人,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情结,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大惊小怪,“谈虎色变”。

就算是有拖延症也不要回避和否认,而是勇敢的承认和自觉的接受它。承认它、找到它、改变它、消灭它,是防治拖延症的最佳疗法。

对于犯有拖延症的青少年朋友,家长和老师要关爱帮助、循循善诱、积极引导,做孩子们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

其次要克服困难,完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师长和家长要教导孩子把每一件事情都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去做。犯有拖延毛病的同学要有勇气、有毅力、能坚持,克服困难,战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攻克一道一道的难关,把每一件事情都按时做完、做好。

当然,还要讲究方法。最好是遵循从易到难、从小到大的做事原则。古人言:“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

要克服拖延症,就要从最容易做的事情做起,从最不起眼的事情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先去掉拖延的小毛病,再根治拖延症的大麻烦。

二、明确是非观念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是青少年朋友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己有耻的意思是不做自已认为可耻的事情,换言之,即是凡事三思而后行,做任何事情都事先要考虑前因后果。拖延属于“非”的范畴,因为拖延而导致目标任务不能按时达成,其结果是有害无益的。

其实,每一个具有拖延症的人最初都带有负罪和愧疚心理,在尝到短暂的‘愉悦’之后,往往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地一次一次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以行己有耻为镜可以避免拖延的毛病,亦可防治拖延症。“止于至善”是追求完美,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精神品质。

一个有着美好的梦想和愿望的人会勤奋学习、努力向上,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绝不会因为短暂的快乐放弃长远的幸福,也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停下前进的脚步。

三、树立忧患意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中国人从来不乏忧患意识。但是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子而言,因为缺乏对社会的深度认知,没有承担过养家糊口的责任,对责任心、紧迫感只有一些碎片的记忆和肤浅的认识。

没有生存的焦虑和未来生活的忧患意识,又怎能体会“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个中辛酸。

针对这种现象,家长们应该让孩子们多读励志方面的书籍,注重修身养性,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特别是在长假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平常在家里要让孩子们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家务活,自力更生、身体力行,让青少年朋友从小知艰难、负责任、爱劳动、懂忧患。

只有树立忧患意识,才能建立积极情绪,一个阳光开朗、乐观上进的人断然不会患得患失、焦虑不安、悲天悯人、自怨自艾,又岂会拖拖拉拉、迟滞不前?

四、改变行为习惯

1.固定时间

列出每天,尤其是节假日的作息时间表,将时间、地点、任务、要求细化,并由家长监督执行。譬如:早上6点半起床,10分钟洗漱,10分钟早餐,6点50至7点20背英语单词;晚上10点半准时睡觉,觉前花15分钟做总结;只能在书桌上完成作业;等等。

2.培养习惯

老办法、笨办法,天天坚持就是好办法。譬如:早读只能是英语和语文,作业必须雷打不动的在书桌上完成,课后复习15分钟,早起最多懒床5分钟,周末必须运动3小时......

3.形成常态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孩子们未必知晓其中的精髓,就算知道也未必能做到。师长和家长要反复强调这句谨言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孩子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特别是,外力的作用不可忽视。毕竟青少年从生理到心理上发育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差,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克服拖延毛病,战胜拖延症。国家和社会层面要高度关注并出台相应的措施,减轻青少年学习的压力。

家长不要安排太多的课外学习任务,学习要讲效率,不是拼时间。闲暇之余,多让同学们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要倡导:减压增效,知识和能力并存,学习和健康并重。缓释压力,放松身心,方能张弛有度,一往无前!

六安市新安中学  ZWJ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1889人次 日均访问:20553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7833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