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文老师,为什么生活待我这么不公平?我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没有任何改变,我感觉活着好累啊……没有任何办法,也不知道希望在哪里? 文馨: 不知道这位朋友经历了什么,从他的语言里能感觉到深深的无奈。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天天跟各种冲突和负面情绪打交道,我发现我感受最深的不是愤怒,也不是抑郁或者焦虑,而是无助,是那种好像被卡住了的,想挣扎又动弹不得,想摆脱又无力的感觉,就好像被卷入了一个漩涡,不管你是想反抗,还是想放弃,都无力逃脱的被淹没感。 我想,可能在每个人的一生里,或早或晚,或长或短,都会经历这种无助感吧。 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想爱得不到,想放放不下; 或者,有一个爱唠叨爱指责的妈妈,满身负能量,还要干涉你的生活,你非常不愿意听,可是反抗想逃都没用; 或者,经济窘困,中年危机,老公出轨,女儿叛逆不上学,儿子打人不听话…… 真是让人奔溃哦!有一种想活或不好,想死死不了的无助感。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候,有两句话我感觉说给自己听还挺有用的: 句是:你并不是特殊,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只不过事情不一样罢了。 另一句是:不管现在感觉多糟糕,往前走,事情总会过去的。 虽然这么说,但是一个人在极端无助的情况下,还是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很多质疑:我觉得我摆脱不了了,这一关过不去了,没有以后了…… 困境面前,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助,会认为生活糟糕透顶了,我过不去了。 几年前,我去监狱给服刑犯人做心理干预,一个妈妈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是一名财务人员,因为经济犯罪背叛了好几年。入狱的时候,她的女儿还不到一岁。我见到她的时候,女儿已经上小学了。 那时候,她快要出狱了,心理负担非常大,吃不下,睡不好,经常一个人掉眼泪。 因为,她入狱后,家里人都告诉孩子,“你妈妈出国了。”孩子一直都不知道妈妈在坐牢,小时候孩子会问妈妈去哪了,家里人总是岔开话题,遮遮掩掩的,后来孩子就不问了。 这几年里,她非常非常想念孩子,但是一次也没有见过孩子,也没有跟孩子通过电话。 她不知道在孩子的眼里如何看待妈妈,等她回家了,孩子能不能接受她? 做过妈妈的都能想象的出,这是一种多么大的折磨。 她的狱友告诉我,她在监狱里是一个模范标兵。她从来不请假,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一定会坚持把劳动做完。很多工作她都抢着去做。 狱友说,在监狱里,能做到这样的,只有她一个。 这样做并不能减刑。她为什么这么拼呢? 她这么拼是为了得到一个奖励——每个月有一次探视机会,别人是一个小时,她可以延长半个小时。 她说,“这一个半小时就像生命一样重要。” 每个月来探视她的都是她的妈妈,她说,“我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听我妈讲孩子的事:她哪天会走路了,吃了什么饭了,又去哪里玩了,跟谁说了什么……都是一些细细嗦嗦的小事。” 她一直那么拼,就想多听妈妈唠叨半个小时。 我很感慨地对她说:你为当年的错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个代价不仅仅是失去金钱和自由,还让你无法陪伴孩子成长。对你来说,这可能是最大的折磨。 她一直点头,掉眼泪。 我说:虽然在监狱里,虽然你没有见过孩子,但是你已经做到了你能做到的最好,而且你是因为她才做到的。我相信,你出去以后,一定会有很多难题,我也相信,没有什么难题会比现在的状况更困难了,你能解决好。 那天,出了监狱大门,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你有多脆弱,就有多坚强。 一个人脆弱无助,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 某种程度上,现实也是人为造成的。 开始都是一样的条件,活着活着成了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原生家庭,也有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所以,现实虽然是客观,是基础,但是它完全是可以被改变、重塑的。 弱无助不是因为现实太残忍,而是因为面对严酷的现实,能力太欠缺了,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 抱怨现实的残忍,不如正视困难,学习和强化各种能力:技能要学习,安全感要提高,自尊和独立要找回来,情绪要掌控,沟通得到位…… 这些能力不提高,生活很难过得好。 有的人说,我基础差啊,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基础差可能是现实,但绝不是逃避现实的理由。 要我看,基础差才更应该努力呢。 基础是可以变的,现在基础差就是因为以前没抓住机会,或者之前几代人的努力还是薄弱,有局限。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基础。 一个月不行一年,一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一点点往前走总比在原地踏步强。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妨多看看脆弱的地方。 脆弱是因为有软肋。 软肋是限制,同时也是突破口。 一根树苗被砍了,伤口就是软肋。可是只要它往下扎根,往上生长,被砍的地方可以长得更粗壮。 人的生命力比树苗、河蚌强大太多了,你完全可以像它们一样,把脆弱活成坚强,把软肋活成闪光点。 一辈子就几十年,哀哀怨怨不如放开手脚搏一把。反正现在已经这样了,还能坏到哪里去呢? 祝福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