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对“题海战术”有抵触情绪。 每个毕业生上完高三,做过的习题叠在桌于上,都至少有一尺厚了。许多从高三走过来的学生,深知有不少同学一见到做题就头疼,一听“又要模拟考试了”就害怕。认为这是应试教育,我们不应受它的“毒害”。是不是“应试教育”,这里暂且不论。但多年的实践证明,没有大量习题的“原始积累”,没有多次模拟考试考出来的宝贵经验,要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的天资极好)所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模拟考,使你对考试由恐惧到厌恶,再由厌恶到漠然。只有到了那时,在高考考场上,你才会有一颗平常心。 误区二:辛苦了一年,5月下旬可以放松一下了。 有一位同学,平时成绩极好。模拟考时,数理化都在130分以上,是全班的前三名。但在高考中却未发挥出水平,滑到了十几名。究其原因,他自己说的很清楚:“在高考前半个月,我觉得在数理化上已经无题可做了,高考应该没有问题,思想一放松,就不太重视了。结果在高考中,考试状态就是出不来,理科每门课少考了近20分!”确实,在5月份不但不能放松,反而极为关键。要将一年中的复习成果,系统地查漏补缺,并且一定要保证每天做习题(可以是旧题),以保持自己的考试状态。“行百步者半九十”,越是到了最后关头,越要咬牙坚持住。稍有疏忽,会抱憾终生的。 误区三:做模拟题越多,把握越大,做过的旧题不用再看了。 高三一年,做过的习题不计其数,你能保证任意拿起一份来,都能考出高分吗?人的记忆力是很有限的,以前做题中的错误很可能还会再犯,甚至以前会做的题,现在就做不出来了。所以,如果是你自己在家自由复习,那千万不敢再做新题了。题如海,做到哪里是个头呢?要对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有信心!它们完全涵盖了高考的所有内容!重在自己的消化吸收,精选以往的习题装订成册,反复翻看、反复熟悉,只要你能全部掌握理解了,那高考就十拿九稳! 误区四:临近考试保持清醒头脑 许多同学抱怨,不知道6月1日后干什么?该会的都会了,该学的都学了,再做题怕脑要糊涂了。我建议,7月以后,复习重在熟悉书本知识。尤其是化学的全部概念,数学的各种公式,以及英语的语法、单词。每天确实可以减轻工作受了,多看课本的同时,别忘了做几道题,别让自己“手生”了。对于休息,高考前头脑比较兴奋,天气也热,没必要非得刻板地严守作息制度。有时晚上躺在床上,各门课的知识点就在脑海里汇总。经常会突然对某道题有了灵感,或是总觉得自己对哪个问题还没搞清。那你就听我的,索性起来学好了,反正睡也睡不踏实,还不如起床把“心病”去了。但也不能熬得太晚,最晚不超过十一点。 误区五:高考期间,为了避免外界干扰以及生活舒适,最好住宾馆;为了保证营养,就是吃龙虾,家长也给以满足;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学生高考时,家长生怕照顾不周。又是住宾馆,又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地伺候。我先在这把对家长们说一句:“这些做法完全没有必要。”且不说孩子在宾馆里没有安心学习的自制力,也不管大鱼大肉地不会把孩子吃坏。我想在这里,首要强调的应是一个“平常心”的问题,家长搞得这么隆重,会给孩于造成多大的压力呀!他还能心无杂念地上考场吗?相反,同学们参加一些正常的文体活动,效果最好。在这里,有一个“秘方”——在7月5日下午,男生去打一场篮球或游一场泳,女生去散一圈步。绝对可以充分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把陈旧的、脑细胞带走,既缓解了大考前的压力,又清醒了头脑。然后回家洗个澡,香甜地睡一大觉,7月6日,在家边休息、边准备。高考三天的状态,肯定是第一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