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增进青少年健康 既要政策也要对策
  [2017-07-04 08:25]  浏览次数:1509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增进青少年健康 既要政策也要对策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季浏

广大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多年来,我们在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比较研究中发现,日本的一些测试方法能更科学、安全、全面反映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为便于开展不同国家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比较,我们着手研究和构建华东师范大学版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在前期实验研究基础上,综合借鉴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方法和标准的经验,建立了包括身体成分、心肺功能、力量、速度、柔韧性、灵敏协调性在内的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全国26个省份10万多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

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比,《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华东师范大学版)》在测试方法方面,对1000(800)米跑、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进行了改良和替换;在评价指标方面,所有指标贯穿儿童青少年全年龄段,身体成分测试在原有指标上增加了腰围;在权重设定方面,增加了与儿童青少年“健康”联系更紧密的力量、柔韧性指标的权重,降低了更多反映“竞技能力”的速度指标的权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研制《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华东师范大学版)》的目的并非是要替代现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而是为进一步优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参考,也为未来通过华东师范大学版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情况奠定了基础。

当然,对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和体质健康标准研制及测试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出行之有效且影响面广的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对策。

事实上,在国家政策干预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等多方面举措的促进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相比于2014年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标的差距,2016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力量、速度体能指标在低年龄段与日本的差距有所缩小,部分指标甚至显著高于日本,但全面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目标仍任重道远。

为进一步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改变我国体育课堂教学中长期普遍存在的“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现状,切实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提升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在充分研究国外优质课程模式经验,立足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实的基础上,我们着力构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旨在破解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体能水平下降、肥胖率高居不下以及意志薄弱、活力不够、缺乏交往、性格孤僻、焦虑抑郁等身心健康问题。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特别强调三个关键要点,即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第一个要点是强调每节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倡导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即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的练习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应该在75%以上;运动强度应在125—160次/分钟,其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强度为125—140次/分钟,初中为135—150次/分钟,高中在140—160次/分钟。第二个要点是强调每节课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方法手段应该多样化、趣味性,并注重体能的补偿性练习,但不赞成把体育课上成单纯的体质健康测试课或体育中考课。第三个要点是倡导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以活动和比赛为主,强调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真实运动情境中的问题,每节课这方面的时间应保证在20分钟左右。

从2016年起,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全国建立了首批22所实验基地学校,有近5万名中小学学生参与。目前,全国的实验学校已达50所,实验学生达10万余名。一年多的实验表明:该课程模式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体质量指数、心肺功能、速度、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灵敏性的发展;在心理方面,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今后,我们将对该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总结,并做进一步优化,然后再扩大推广范围。初步计划是在5年内,实验学校由50所增加到500所,参与学生由10万人增加到100万人,使更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中受益。

(作者季浏,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7年06月30日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3844人次 日均访问:20548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8975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