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学生园地】>【学法指导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2023-02-10 10:15]  浏览次数:2703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来源:学习啦方法网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

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

5.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平洋航线

6.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高一地理重点知识点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

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

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

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

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6714人次 日均访问:20551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7145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