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大讲坛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然阶段,也是令很多父母感到头疼和亲子关系面临挑战的阶段。孩子在青春期究竟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怎样看待青春期的叛逆问题?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化解冲突,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能帮助孩子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近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与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家庭教育大讲坛”请来了北京中青联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王占郡,分析青春期孩子的表现与特征,对父母如何转变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一起蜕变成长,提出了专业建议。 叛逆是孩子在青春期的必经之路 王占郡认为,叛逆是孩子在青春期的必经之路,青春期是孩子为自己争取自主权利和空间的人生阶段,挑战父母是他们成长的正常需要。他说,“青少年反抗父母的本能以及成人对青春期的无知,往往是导致亲子冲突的一个根本原因。父母如果能够看到孩子的需要和使命,就容易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遗憾的是,不少父母缺乏对青春期的了解。王占郡介绍说,青春期的一般年龄在8-21岁之间,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年龄不一定同步。如果这个阶段家庭的养育环境不够宽松,父母过于强势和控制,孩子不能正常完成青春期的过程,成年后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孩子的青春期一般有四大任务:自己做主,与众不同,离开父母,寻找伙伴。”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要努力摆脱成人控制,上天给孩子的冲动和力量会让他产生和父母不同的行为,才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这在动物界也是常见的规律。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青春期会有一些无理取闹的情形?王占郡解释说,这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种典型反应。亲子间的冲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合理空间内的冲突,比如放学后孩子想先玩游戏再写作业,但父母非要求做完作业再玩游戏,结果就产生了冲突;第二类是无理由的冲突。王占郡举了女儿的一个例子,有一天上初三的女儿早上起晚了,却指责爸爸没有叫她起床,虽然知道女儿是在无理取闹,但因为理解女儿其实是在表达她的感受,王占郡没有直接把女儿顶回去,而是用一句“对不起”接纳了她此时的情绪,实际是在回应女儿:“我了解你的感受了”。 这样会不会惯坏孩子呢?王占郡认为家长不必担心,“因为孩子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而理解和接纳孩子在额外空间中对父母的攻击,反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王占郡强调,家庭的一大功能应该是允许孩子在红线之内有放肆的机会,不要害怕和拒绝孩子的抱怨,应允许孩子释放负能量和情绪,这恰恰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必经之路。 王占郡还提到中国家庭亲子关系中只关心是非、看不见情感的问题。“父母没有能力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因为他们自己的情绪也很少被人看见。情感匮乏是家庭关系的隐形杀手,是一种看不见的贫穷。家人看似和谐但死气沉沉,同居一室却相距万里。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乖孩子’或讨好人格的‘中国式好人’。如果不疗愈,这种情感匮乏情况还会代代相传。” 父母干扰孩子的青春期代价巨大 父母如果不懂青春期的规律,盲目干扰或控制孩子,可能会付出巨大代价。王占郡说:“父母的干扰会造成内耗,让孩子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完成青春期的任务。明智的父母应由‘捣乱+内耗’变成‘帮忙+合作’,与孩子一起形成合力,协助他完成青春期的任务。” 有的孩子因为没有顺利度过青春期,成年后会失去自己的节奏,生活变得混乱。王占郡咨询的案例中,就有青春期没有机会为自己做主,成年后为了自己做一次主而冲动离婚或离职的例子。父母如果不反对、不控制,孩子的很多错误反而是可以避免的。 王占郡认为,父母面对青春期有一个重要原则,即允许孩子尝试和试错。试错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行为模式,也符合神经系统的发展规律,只有通过试错才能习得属于自己的能力。而很多父母往往不能容忍孩子犯错,也等不及孩子去探索。“几乎所有父母都低估了孩子在青春期的困难。他需要面对现实的挑战、选择的彷徨和父母的干扰这三座大山。孩子要自己做主是正常的成长需要,父母不但要给他试错的机会,还要给他疗伤。” 与青春期孩子对抗会有什么后果?“可能导致孩子的挣扎、退缩、抑郁、分裂、轻生、犯罪等。父母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得不偿失。”王占郡还提到父母干扰孩子青春期带来的一个后果,即养成没有叛逆的乖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受伤更重。 据调查,中国有超过78%的家长喜欢老实听话的孩子。而心理学研究认为,听话可能是教育失败的一个标志。“一个孩子如果所有的年龄段都很听话,就需要父母警醒了。”王占郡说,乖孩子容易掉进三个坑:退缩、轻生、犯罪。“在我的咨询案例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乖孩子,还有去年武汉跳楼的中学生,也是任由母亲打骂一点反抗都没有。当父母因为驯服孩子而得意的时候往往已经埋下了可怕的种子。” 王占郡形容,乖孩子的人生归宿就是憋屈而平庸地过一生。“他可能会变成讨好型人格的‘中国式好人’:压抑、孝顺、本分、麻木、痛苦。别人评价很好,自己却没有活力和创造力。对自己的长辈感到既委屈又愤怒,因屈服于强势父母的压力而放弃自我,在家庭和工作中也容易屈服于权威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转变角色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一些青春期暴露出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在青春期形成的,可能是很早之前的家庭模式或亲子关系就已出了问题。不少父母在教育受挫之后才看到自己的盲点。伤害已经造成,父母改变还来得及吗?王占郡认为,父母早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总是好的。“因为孩子的过激行为、青春期过度的亲子冲突,是家庭教育模式的报警信号,说明父母的方法不当或自身成长不良,甚至是家族模式存在问题。青春期其实是父母疗愈自己、补偿孩子、修正家族的最后机会。” 有的父母会问,能否忍着熬过孩子的青春期呢?王占郡认为这是不明智的做法,等于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学习和纠偏的机会。被动地“熬过去”,实际是无视问题和逃避责任,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父母可以放下身段,积极面对问题,比如通过向孩子道歉来弥补过错、恢复关系。 父母自我纠偏还有一个重要形式是角色的转变。王占郡举例说:女儿上初中时有一门功课遇到困难,自己想帮忙辅导却又拿不准女儿的反应,想了好几天后,他写了一封求职信给女儿,大意是“爸爸想找一份工作,就是帮助你在这门功课上度过难关,如果你愿意聘用我,可以每个月付我一元钱工资”。女儿的确很需要帮助,另外觉得这种方式很有趣,又不让她觉得丢面子,于是就同意了。这样通过两人合作,父亲帮助女儿顺利度过了学业难关。 王占郡建议,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应从管家的角色转变成顾问的角色,要当随叫随到的顾问,不当指手划脚的管家。孩子大了后希望自己做主,不再适合简单的奖惩方式。这时父母往往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和孩子战斗,不让管非得管,导致两败俱伤;二是放养,不让管就啥都不管,实则是逃避责任;最好的方式是管家做不成了就做顾问,争取“返聘”,用影响力替代控制力,和孩子的关系就升华到新的高度。“对于孩子的事情,父母做主的比例应该逐年减少,孩子做主的比例应逐年提高。主导权的拐点如果发生在青春期之前,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亲子冲突就会减少很多。” 王占郡还提到父母不懂青春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自己没有健康度过青春期,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接纳和允许,所以会很难理解孩子的行为。“如果能对此有所觉察和改变,通过可行的途径补过自己的青春期,既可以疗愈童年创伤,又可以更好接纳孩子的情绪,也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并和孩子一起顺利度过青春期。”(家庭教育大讲坛 中国教育报刊社 深圳市教育局 主办)(作者:陈明 本报记者 杨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