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论起家长圈里的热词有哪些,“佛系”和“鸡娃”,这两个完全对立的词,恐怕都会上榜。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那你一定是丧偶式育儿里的那个“偶”——孩子他爸! 鸡娃育儿就是在焦虑满满的心态下养娃,没有一个坚定的教养观,跟着网络和身边各种育儿观点左右摇摆,也没有系统的启蒙计划。今天跟着邻居报一个英语班,明天跟着同事报一个数学课,把孩子的时间塞得满满当当,给孩子过高不切实际的期待。 佛系育儿则是无法忍受鸡娃一派那种狼爸虎妈的风格,拥有这类育儿观念的父母更想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他们建立新的教养观,用更加尊重、平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往前更进一步,怎么在放养中,适时地给孩子恰当的支持,激发出孩子的潜力。 鸡娃育儿的后果可能导致家长累孩子也累,最后还没有一个好结果;佛系育儿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孩子可能会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但却会无法适应上学以后的生活。 鸡娃还是佛系,这是一个问题,这两者有没有可能融合在一起? 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在《随笔集》中写道:“教育,并不是填满一个花瓶,而是点燃一团火焰。”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儿童不是需要我们填满的花瓶,而是能够喷涌的泉口。” 02 那什么才是蒙台梭利教育呢?是一种放任孩子给他全部自由的方法吗?还是一种培养“小皇帝”的育儿理念?全都不是。这是一种将儿童置于教学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最尊重儿童的方式全面培养儿童的个性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认为教育是生命的助力。教育孩子,并不只是抚育他成长,而是要在他个人探索发展的路上陪伴着他。 比如,在传统教育中,孩子3-6岁的时候会进入幼儿园,通过老师来学习知识,但这种更多的是儿童适应老师的节奏,儿童吸收知识的过程是很被动的。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3-6岁》 作者:尹亚楠 吴永和 例如,在一个有30名学生的教室里,老师讲解一个新知识的时候,可能有10名学生没有听懂,因为他们还没做好准备;另外10名什么也没有学到,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只有最后的10名,也就是1/3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因为这些知识讲得恰是时候。但这种情形对于其他20名学生都是不利的。在这种状况下,大部分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干扰教学的正常秩序,老师也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控制课堂纪律。 如果换一种教学模式,老师能够跟随每个学生的节奏,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跟不上的学生不会感到有压力,也不阻碍学得快的学生走得更远,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 03 那么到底要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呢?蒙台梭利教育认为孩子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小小探索者,时时刻刻在寻找着自己的目标。随着他的现实体验不断增加,他也在实际行动中学习知识。他学得越多,就越想学得更多,他对知识的渴望永无止境! 而教育者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让环境适应孩子的节奏,孩子就能轻松学到知识。我们常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其实,当他们选择了自己想做的活动时,就能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原因在于:这项活动满足了他内心发展的强烈需求。相反,如果这项活动是强加给他的,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更重要的还有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熟悉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能够跟随孩子调整学习节奏,父母在恰当时机介入时,能引起孩子对世界对知识的兴趣。 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抱有高度的兴趣和热情,他们才会主动思考,勤奋学习,喜爱探索,勇于创新,也只有这样,家长们才能养出一个自信、自律、专注、有好奇心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