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布微博称,有家长参加“让宝宝趴着睡”的在线课程后,让孩子作趴睡尝试,并直播了全过程,结果发生意外,导致女婴疑窒息死亡。刚刚诞生的生命,就此凋零,让人心痛和不安。针对这起意外,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对涉事公司进行约谈,并对其经营方式等情况进行核查。 从儿科医生的分析来看,趴睡会对呼吸造成影响,是引起小朋友窒息的重要因素之一。涉事的育儿机构存在误导行为,且未对睡眠高风险事项做出谨慎有效的提示,负有很大的责任。当下,各类育儿课程火爆,正是看准了一些家长缺乏育儿经验,又对育儿充满焦虑。很多机构缺乏基本的资质,却向家长兜售一套套育儿经,这些育儿经很可能是伪科学。 对这类机构固然需要规范和加强监管,但是心大的家长,也并非没有责任。都说为人父母是一个不需要持证就可以上岗的“工作”,但是为人父母者如果缺乏常识,缺乏基本的养护知识和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同时又在选择育儿产品、接收育儿理念上不加辨别、盲信盲从,轻者可能影响孩子身心成长,重者还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起生命的悲剧是家长缺位造成的极端个例,但是更为普遍的缺位表现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环节中。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部分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比如,在使用时限上,有的平台可通过输入密码延长使用时间;在充值环节,有的平台声明对于未成年人使用行为及后果“不承担责任”……平台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但家长的监护缺失同样是问题所在。比如孩子盗用长辈的身份信息注册账号,盗刷父母的银行卡大笔大笔充值,这些发生在家长眼皮底下的事情,家长却全然不知,就算不知道身份证被拿走了,银行卡被刷了,孩子大把大把的时间在干什么,家长也都不关心、不关注吗? 媒体报道,近期腾讯正在加速推进防沉迷新规在旗下游戏中的落实工作,微信小游戏和QQ小游戏也已接入健康系统,未成年人保护全面升级。同时已有33款游戏完成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防沉迷新规的落实。这意味着,无论是其自研、代理游戏或在微信、QQ平台上由第三方开发的游戏,国内未成年用户都将必须在相关时长限制和消费限制规定下进行游戏。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企业规模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也就越需要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责任上发挥引领作用。筑牢防沉迷的技术防线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升级的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游戏防沉迷效果,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但从现实来看,要实现最佳效果,家长同样不能缺位。平台的一些技术措施,赋予了家长更大的知情权和管理权限,固然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此外,不管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以此吸引孩子回归现实,还是监督孩子养成自律、自制的品质,抑或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照管,帮助孩子从沉迷网游中走出来,都需要家长的“守土有责”。显然,平台再严厉的技术措施也需要在家长、学校的多重配合之下,方能更好发挥作用。 家长“守土有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缺位是必然,但也不能就此让家长“错位”,去承担额外的责任和负担。日前,广东湛江市某小学号召家长为学校捐口罩防疫物资引发关注,便是因为学校的行为模糊了家校边界。开学复课,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首先是学校的责任,虽然号召家长捐物资并非“强制”,但一者以家长群内接龙的方式“号召”,可能会让家长迫于压力不得不捐;二者,家长捐赠的防疫物资很可能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得不到保障。显然,这种错位应该纠正,并在今后的家校合作中引以为戒。 实际上,不管是缺乏常识,还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疏于关心、监督,这些缺位现象本身也是一种错位,错把自己当成孩子成长的局外人,错将孩子成长责任和风险全然交由第三者,这都是没有负责任、尽责任的表现。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第一责任人,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育儿理念,才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