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好家风应当既有定力又有活力
  [2018-05-27 08:17]  浏览次数:1025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好家风应当既有定力又有活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18-05-24 作者:刘华蓉

5月2日在北京大学考察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讲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令人联想到家庭的精神、家风,是民族和人民精神形成的重要源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需要积淀,更需要传承。积淀与传承,不仅是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前提,也是家风形成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的家风、家教不仅靠口口相传,还在文字中得以流传。今天在比较偏僻的乡村,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忠厚、诗书是家风的最好承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折射的也是中国传统特别强调的“做人要行善”。可惜这样意味深长的文字,在繁华的都市反而看不到了。虽是时代的进步使然,却也令人怅然。在时代的洪流中,怎么保持住一点传统精神和风骨的积淀,是很有挑战的事。

家训是家风的标志性的载体。中国的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最有名的是颜家、朱家的家训。电影《无问西东》里,王力宏饰演的西南联大学生沈光耀决定参军报国,千里前来劝阻儿子的母亲轻轻地说:“你跪下,背家训给我听。”沈光耀背的第一句家训“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取自《朱子家训》,讲的是要礼敬祖先、读书向学。第二句家训“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取自《颜氏家训》,讲的是人生在世,出类拔萃者少,功高爵重者也多是身死名灭,不能凭借功名利禄的多寡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既要讲究兼济天下,也要讲究独善其身。延续数代人的家训背后,折射的正是沈家的家风。

《颜氏家训》与《朱子家训》从读书、修身、齐家为出发点教育子孙读书与做人的道理,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读书做人、修身齐家,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家风的重要部分,放到今天也依然有很多值得继承发扬的地方。

家风也体现在家庭对孩子的规劝、教育中。在《无问西东》里,担心儿子面临生命危险、反对儿子从军的母亲没有失控吼叫,而是温和劝说,让儿子背家训,表现的是一个“三代五将”大家族的家教、家风。这样的一个家庭,既曾经“兼济天下”,又在战乱年代期望保全后代、期望孩子独善其身地活下去。

看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能看出他的家教和家风如何。青年沈光耀阳光照耀、青春美好的样子,自然流露出来的真诚、正义、无畏与同情,正是这样的家风熏染出来的,他的身上有沈氏家风的影子和味道。而他飞上天空、驾机撞敌舰的举动,看似违背了家训和母亲的愿望,但体现的正是自己“三代五将”之家的勇敢无畏,正是对家族战斗血性的传承。

和平年代里,家风在沈光耀身上展现为望族子弟的阳光、平和、自信、从容,战争则激发出了家风中沉淀的善良正义、勇敢无畏、自我牺牲。沈光耀驾机撞舰的壮举,又给家风续写了重重的一笔。

家风的延续并不容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讲的既是兴衰更迭,也是守业之艰、传承之难。家风要靠一代代人传承、延续,要汰除陈规、延续传承、绵延不绝,展现家风的定力;又不能墨守成规,要因时而化,应时而动,汰陈补新,展现家风的活力。

家风、村风、乡风、校风、民风、国风中的“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感觉得到,并且让人浸染其中,对孩子影响特别大。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应该有好的风气——好的家训、好的家风,才能实现家道兴盛,才能造福和谐社会,否则只能祸及子孙,危及社会。

做父母的,请回顾自己传承的家风是什么,想明白自己想传递给孩子的家风是什么,把它明确地写出来,清楚地告诉孩子,甚至大字书写张贴于家室,期望孩子和自己共同遵守,也是一种很好的家教方法。(作者系本报记者)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8032人次 日均访问:20559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8932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