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传承传统文化,需用好第二课堂
  [2017-02-14 09:32]  浏览次数:2234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传承传统文化,需用好第二课堂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7年02月10日 作者:王瑶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2月7日解放日报)

  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既会被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折服,心向往之,也会因缺少必要的交流和学习渠道,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心生畏惧。

  近期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来自复旦附中的“00后”女生武亦姝更是收获大量关注和赞叹,成为诸多青少年的偶像。从中可以看出,即便在当前的娱乐环境下,青少年也依然会因传统文化产生共鸣。文化的传承,恰恰需要搭建这样一个让青少年广泛参与的平台。

  优秀传统文化多以文字的形式保存至今。因而,引导青少年体味汉字魅力、感知文字乐趣,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去年,国家出台《“十三五”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要让青少年在写好“方块字”、说好普通话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于这样的现实,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搭建诗词、书法等为内容的传统文化传承平台,既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青少年的知识储备,也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植根进了学校教育。

  一者,语文教学要凸显传统文化。近几年,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比重不断增加,众多古典诗文包含着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是书法名篇,也是古文佳作;《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既体现古人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这些传统文学篇目的教学中,要深挖其背后的文化韵味,而不是点到即止,只满足于疏通文意的浅层理解。

  二者,开设专门的中华文化课程,并结合区域和学校特色编制校本教材。不少学校做出了这方面的尝试,通过挖掘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归纳、整理、汇编成校本教材,既很好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学生对家乡多了份了解和热爱,这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归属大有裨益。

  此外,去年教育部还曾出台文件,鼓励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因此,开展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主题研学,是将文化传承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比如,开展“山水”主题研学,让学生在感受祖国山水时,挖掘存在其中的文化掌故,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开展“设计城市传统文化标志”等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也让他们再次感知了传统文化。

  (作者王瑶,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5741人次 日均访问:20548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3720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