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适应新高考要求
  [2017-01-03 08:16]  浏览次数:3359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适应新高考要求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6年12月28日 作者:王营

  在日前举办的“中德青少年文化教育研讨会”上,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透露,“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政策将在2017年高考试卷中得以全面落实。除了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也将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

  今年10月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在各科修订内容中明确提出,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王晓燕主任透露的这一消息,正是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具体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核,除了语文学科外,各科都将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命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比如,历史学科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地理学科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在数学和其他理科试卷中,也可以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这说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背背《弟子规》、学学《论语》或者多背几首古诗词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了,也不仅仅是由语文教师承担的任务了,它是一门涵盖文化经典、历史、艺术、民俗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性课程,各科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

  要适应这一转变,我认为首先要在学科“整合”上下功夫。传统文化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一般应遵循体验、感悟、理解、反思、践行的原则,是让学生产生基于文化认知之上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教育与一般学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固定的教材,并且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也往往在学科之外,不可能像学科教学那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学科教学与学生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真正落地生根,对每位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思维框架,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广泛占有文化资源,并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其次,要精心选择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当下,许多学校以《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等旧学启蒙读物作为传统文化教材是值得商榷的。这些传统教材中的确包含一些传统文化的因子,但也夹杂着许多封建性的糟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才能进入学科教学与课堂。为此,应将传统文化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和梳理,用时代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庞杂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封建性的糟粕植入青少年的头脑中。

  最后,要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学校,中华文化以仁为核心,以家庭伦理为基础,家庭不仅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第一场所,更是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实践基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688人次 日均访问:20595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208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