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文理科交叉交融在未来大有可为
  [2023-04-17 09:07]  浏览次数:1356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04-14  作者:涂格

在教育部最近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里,专门提到:要“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理科交融的问题,一时间引发人们的热议。到底出于何种背景,让有识之士意识到文理科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以笔者的观察,传统文科专业毕业的人,想必大多都能一二三四说出一堆劝人“别读文科”的理由。记得大学古代文学课上,老师就曾说:“同学们,以后如果你们的毕业论文想写古代文学方向的,记得千万别写唐诗。因为《全唐诗》里收录的所有诗人,哪怕是最不出名的,都已经有人专门研究过了。”此语恰好点到了传统文科的尴尬之处。跟理工类学科大多发端于近代工业革命之后不同,传统文科比如文学、历史、哲学等,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往好里说,这些学科传承悠久、底蕴深厚;往坏里讲,这些学科的包袱太重、前辈大师太多、想要创新突破的难度太大……最重要的是,实用性太差。甚至有专家教授曾直接建议:普通家庭的孩子,慎选“文史哲”。虽然这话招致不少反对意见,但站在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道理。同时,它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科该何去何从”的思考。

但是,能够结合实际的文科专业,会给从业者带来更多机会。实现文理融合、文科专业升级改造的途径之一,就在于要结合实际,让文科更加实用。以新闻学为例来看,长期以来,业内都有“新闻无学”的说法。但最近这些年,随着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的崛起,诞生了一大批既无科班学历背景,也没有媒体从业经历的自媒体达人,这对传统的传媒教学造成了巨大冲击。作为回应,很多高校的新传学院纷纷开设起了网络新媒体等课程,引入许多其他的专业包括理工类的技术工具,催生了一系列的交叉学科。这就给相关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前景。

现实给人带来诸多启示:一方面,传统文科有其优势,比如较好的文字功底、较高的审美等,应该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为了因应现实需求,传统文科必须创新转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与别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度的交汇融合。

事实上,跨专业的融合、交叉学科的兴起,是这些年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个新现象和新趋势。不仅文科在探索尝试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交叉融合,理工科也纷纷开设人文课程,努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毕竟,大学之道在于培育拥有健全心智品德、完整知识结构的人,而不是一个专业技工。

即便站在功利的角度上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包括写作在内的很多基础工作正在被机器逐步取代,未来文科生要想不失业,就必须在学科交叉地带、原创内容领域寻求突破。

不过,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要想实现学科间交叉融合,特别是文理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由于高中阶段就早早文理分科,许多文科学生的理科功底十分薄弱,这严重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好在最近这些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省份取消文理分科,转而采取“3+1+2”的高考模式。同时,大学也逐渐开始推广通识教育,鼓励一二年级学生跨专业选修各种课程。

但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在社会层面,像科技馆、博物馆等机构也应发挥各自作用,加大科普力度,使得理化生不再只是面对枯燥乏味的定理公式,同时也吸引更多文科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文科生对理工农医也有浓厚的兴趣了,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交叉融合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8167人次 日均访问:20596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7687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