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三问”
  [2022-05-26 08:18]  浏览次数:1638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05-26 作者:李晓庆

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在以上升趋势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现代化等也成为各地“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必选之词。面向未来,中小学应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从哪些方面转型?哪些角色先行?挑战在哪里?

数字化管理转型,校长局长谁先行?

工具平台繁亦多,校长先行来摸索。提起数字化,含义深远,既可以理解为“一卡通”行走校园,也可以理解为科技融入到校园各个角落,更可以直观理解为无纸化办公。OA系统、考试阅卷、学籍管理、教学互动、家校沟通……每项业务背后都有一个具体的工具或平台。因此,在数字化管理转型的落地中,校长需要理清业务逻辑,考虑整合工具或平台,尤其是实现多平台的账号互通,为业务推进提供最小使用成本,特别是备授课、作业管理等教师层面的应用工具,既要考虑提高工作效率,也要考虑实现教师减负。

机制经费是保障,局长先行促日常。由于各校基础条件及发展情况的不同,局长要立足全区,全面思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规划。

对于发展快速学校,要在学校发展特色基础上,规划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重点业务场景;对于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学校,要在考量学校基本网络、带宽等可用条件下,引导学校有限数字化,比如优先保障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能在学校运行,遵循“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原则,让最优质的资源,通过“三通两平台”实现。同时,将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支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作为衡量学校信息化的具体抓手,推进机制完善,经费定向使用。

数字化教学转型,教师学生谁先行?

精准教学是方向,教师先行要模式。数字化教学发展到今天,教师教学并不缺工具和资源,缺的是模式和方法。教学如何数字化,取决于教师的核心业务是否由数字化工具做了不可替代的支撑。在促进更高质量发展的教学进程中,精准是每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如何实现精准,需要更精准的学情分析,更契合的教学资源,更符合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更富有能力和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这些整合到一起,构建适合教师精准教学的模式。学情分析如何做,教学资源如何找,教学如何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是发展过程中急需要研究和推广的。

习惯改变是挑战,教师先行需果断。传统的教学,教案是手写的,上课是用板书的。在信息化工具和平台的应用进程中,因各种原因,技术带来的获得感不足,让教育数字化的进程遇到一些挑战。

在新阶段,数字化要前行,教师要采用融合并行的应用思路接受数字化,要发现技术赋能教学的最亮点,从细微习惯的改变,让技术“嵌入”课堂,减少犹豫和止步不前,果断尝试数字化。习惯的改变体现在,能够让日常备课环节多些数字化资源的设计,日常上课时多些数字化赋能的交互活动,日常作业设计时多些数据循证的理念……总之,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是从一个个微小的行动开始的,要果断前行。

数字化育人转型,家长学校谁先行?

个性育人靠协同,家长先行占先机。目前,“双减”深入推进中,但背后依然有家长的焦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位家长的关注。在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要实现个性育人,需要家校协同。

孩子的成长表现如何?关键问题有哪些?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学生的数字化档案是否建立?智能时代背景下,育人理念已悄然升级,然而,服务教学、学习的工具多,育人类的数字化服务并不多。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AI好老师”是契合“四有好老师”理念的数字化服务工具,展现了基于互联网工具开展育人的基本理念,在个性育人方面为班主任提供了工具。个性育人不是口号,需要每个家庭和学校协同共进的过程,家长要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表现,和教师一起,在个性育人上共同努力。

育人方法需发扬,学校先行服务广。每位家长在谈到育儿时,首先想到的总是面临的各种问题,可见,家长育人方法急需充电。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可以利用数字化服务弥补这个短板,比如数字化家长学校、线上家长讲堂等。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互动,不单是为学生提供服务,而是从学生的成长体系中的关键角色上着力,传递数字化育人理念,用“助力”解决“代替”。

学校的边界正在扩大,不再局限在有限的物理空间,而是借助数字化延展教育的广度,给新时代的育人理念插上腾飞的翅膀,让育人更富有张力,展现多元育人理念。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6525人次 日均访问:20549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11581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