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德育园地】>【家长学校
亲子沟通试试这几招
  [2022-04-09 15:39]  浏览次数:3141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来源:全国网上家长学校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越大越来不愿意跟自己沟通了,上了初中好像换了个人,回到家就回到自己的房间,以前孩子回来都是眉飞色舞的讲自己学校的故事,现在基本什么也不说,问起来也是就两三个字把父母打发了。”也有家长抱怨道:“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自己也尝试着跟孩子沟通,可总是很难说服孩子。”

亲子沟通,一直是很多父母面对的非常重要的任务,而随着孩子的成长、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都会影响到孩子跟父母的沟通和亲子关系。当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或许尝试着先了解原因,再寻找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一、探索原因

1. 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意识到这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必然阶段。

当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自主性逐渐增强,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孩子希望受到尊重,而父母仍然以原来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可能会产生两个结果:极端的叛逆,或者以沉默挑战权威,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同时此阶段孩子与父母、老师的关系逐渐疏离,更多的跟同伴更加亲密,而做父母的这时往往还不能适应,还把孩子当作那个小时候粘着父母问问题的小孩子,自己首先有了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传递出来,会在跟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出现更多的指责,孩子更加不愿意跟父母倾诉。所以,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这是孩子发展的必然阶段,自己不必太多的惊慌,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跟孩子沟通的方式。

2. 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不能接纳,导致孩子不愿意沟通。

孩子有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会愤怒、伤心、难过,或许开始经历这些情绪的时候,尝试着从父母这里得到支持,可是父母经常这样来回应孩子:不能哭;哭不好;你这样不够勇敢,要勇敢点;这件事情也没必要生气等等。这样的评价一方面让孩子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另一方面,孩子会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是不对的,因此以后再有一些诸如愤怒、嫉妒、伤心难过的情绪的时候,不会告诉父母,或者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找其他人倾诉,慢慢地会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

3. 对孩子过多的批评、指责,导致孩子不敢跟父母沟通。

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父母经常在旁边指手画脚,甚至严厉的批评孩子。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指责对方的失败与不成熟,否定对方的努力,只会挫伤对方的勇气,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指责会极大的挫伤孩子的自信,也可能会更加沉默。

4. 孩子想要沟通的时候父母不耐烦。

面对孩子经常问的“为什么”,我们是不是经常以“没什么为什么,就是这样的”“你还小,打了自然就懂了”等等之类的回答呢?面对孩子想要跟我们讲讲学校的见闻,我们是不是常常以“嗯啊”应对,眼睛却不离开手机呢?孩子怎么可能会愿意跟这样的父母交谈。

5. 父母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孩子,导致孩子觉得自己没必要发表意见。

父母总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孩子的什么想法父母都知道,父母先从自己的角度来解释,很多时候我们的猜测并不一定是孩子真实的想法,尤其是当父母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孩子的行为,比如“我觉得孩子还不够努力”、“我觉得就是孩子的态度有问题”,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很大的挫败。时间一长,孩子会觉得反正解释也没用,父母会生活在“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世界里,慢慢的放弃沟通。

6. 假借沟通之名,进行说服教育。

正如文章开篇提到的,很多时候父母跟孩子的沟通只是想要说服孩子接纳自己的观点,或者变成对孩子的批判大会。当孩子觉察到,父母跟自己的沟通只是为了教育自己、说服自己,当自己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时经常会陪批评和否定,孩子或者会闭上嘴巴,或者会强烈反抗,导致沟通不畅甚至引起更大的冲突。

二、尝试方法

或许有些家长会问,难道都是自己的问题?从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来说,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规则构成了比较稳定的家庭结构,成员间也会形成特定的交往模式。因此,父母为何会以这样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孩子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反馈都是在日常生活互动中逐渐形成的,而父母要想更有效的跟孩子沟通,也需要从自身的改变开始去扰动系统内部的动力,通过自己的变化来影响孩子。因此,这里我们想要强调的并不是父母的错,而是父母可以尝试做出一些改变而达成自己想要的理想的亲子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寻找过去的资源。

亲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有效继续,无效就改”。父母可以反思原来自己原来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什么时候是有效的,在什么情境下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有效的,慢慢的找到有效的规律,在以后的沟通中可以尝试继续应用。

2. 选择恰当的地点与时机

(1)塑造便于沟通的环境。可以找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 甚至可以约在咖啡厅,跟孩子坐下来谈谈,这样放松的氛围比较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2)选择恰当的时机。当自己跟孩子都有充裕的时间的时候,可以尝试跟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提前跟孩子约定好时间,这样会保证大家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会太匆忙。

(3)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当情绪出现的时候,可以先找到一个地方,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安静下来,也给孩子一定的平静的时间,之后双方共同解决问题。

3.明确沟通的目的与态度。

很多时候,我们跟孩子的沟通会变成我们跟孩子的权利之争。如上文所述,我们经常在用“沟通”之名行“说服”之实。所以要明确我们跟孩子的沟通只是为了增进彼此的了解,当孩子有想法和感受的时候,我们需要带着好奇跟孩子探索,发生了什么让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和感受。我们需要放下我们的预期和评价,接纳孩子,只是去了解孩子的故事,同时,也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1)尊重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不要评判情绪的好坏、对错,只需要跟孩子在一起,陪伴孩子就够了。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想要发泄或者表达情绪,并不需要父母的建议。孩子处理好情绪之后,自己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2)倾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想要跟你说什么的时候,或者只是想要分享,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因此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梳理这样的想法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障碍等,最终帮助孩子能够自己做出选择。

4. 专注的倾听与有效的反馈。

(1)专注的倾听。在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要做耐心、专注的倾听者。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只有7%是通过语言内容传递的,而93%是通过非语言信息传递的,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姿态、面部表情、语气语调等。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用眼光、身体姿态表达自己的投入与好奇。保证跟孩子有眼神的接触,可以用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恰当的点头。不随意的打断孩子的讲话。孩子讲完了以后,也可以尝试再问“哦,这样哦,还有吗?”之类的问题表达自己的关注。

(2)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沟通过程中另一个重要方面,首先要做到“不评价”、“不否定”,同时可以尝试用更多开放性的问句,比如“妈妈(爸爸)看到你近期话少了,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对于这件事情,妈妈(爸爸)很好奇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哦,愿意跟妈妈(爸爸)聊一聊吗?”、“什么原因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当时发生了什么让你觉得不舒服”、“你现在感觉怎样”等,引导孩子更多的思考和表达。

三、当沟通遇到障碍

也许在沟通过程中,孩子由于以往的经历,开始并不配合,父母可以坦诚向孩子表达:“妈妈(爸爸)也知道,以前自己可能有表达不够恰当的地方,可能会让你感觉不舒服。妈妈(爸爸)也在努力学习,希望以后在这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成长。现在妈妈(爸爸)是真诚的想要听听你的故事。”

当孩子仍然拒绝的时候,家长要清楚,也许孩子还是对父母的反应充满怀疑,还处在对父母的考察期和观察期,所以,当孩子拒绝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表达:“妈妈(爸爸)也知道,现在要走进你的心可能有点困难,但是妈妈(爸爸)会努力,也请你相信,以后你什么时候想要跟妈妈(爸爸)说的时候,妈妈(爸爸)一直都在。”不要勉强孩子一定要跟你坦诚,而是需要耐心的等待。一次沟通孩子不愿意说,再跟孩子约第二次,表达自己的接纳与尊重。当孩子逐渐发现,原来父母真的变了,对我不再是否定、批评、指责、评判,孩子才会慢慢的放下戒心,逐渐的尝试跟父母打开心扉。切忌因为孩子的拒绝而批评孩子,这样孩子会更加封闭自己,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40人次 日均访问:20594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10174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