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须激发内生动力
  [2020-11-12 08:30]  浏览次数:1272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须激发内生动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11-11 作者:王凯

伴随着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成为许多区域和学校的选择。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改革方案,表示将正式试点“分类办学”,今年将遴选30所试点高中,探索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不同办学特色,计划于2035年形成一批办学特色遍及多个领域,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浙江省的方案体现了其探索精神,也释放出鲜明信号,当前探索高中的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从各地的教育实践来看,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主要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是以区域为单位,通过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引导发展,实现区域内不同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整体样态。二是以学校为单位,通过特色文化、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资源等建设,实现学校的特色转型发展。这两种发展模式都有其现实意义,既是对国家高中教育改革基本战略的呼应,也是对逐步满足学生、家长对优质多元高中教育新需求的探索。在呼应政策和探索满足需求中,不少地域和学校形成了鲜活的经验,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特色建设异化现象。有的地区热衷于“特色高中学校速成”,一纸令下通过评比将一些当地的名校改头换面评为特色高中,以此作为特色发展的噱头;有的校长是为了能够借特色之名进行“掐尖”,提前抢夺优秀生源;也有的普通学校为了发展,不管是否具备基础条件,匆忙上马,借特色建设之壳,谋求更好的社会认可。

上述现象说到底是区域和学校在特色建设过程中遵循的依然是“规模扩充”和“效率优先”理念,依然在延续着主要依赖外在资源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内生动力,特色是学校发展的路径和手段,而非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激发起学校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需要区域发力,谋划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撑、科研促进、家校联动的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支撑机制。各地政府是主导力量,需要正确理解和落实国家对普通高中未来发展的布局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政策、协调关系、配置资源。社会、科研机构以及家庭要积极参与支持和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基于实际、因地制宜,谋求有质量的特色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建立起有质量有特色的内生育人模式。在学校特色发展价值导向上要对标国家定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普通高中新的定位。要求高中学校围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中心,突破千校一面形象,打破学科边界,突破学校围墙,开放学校与社会的接口,让学生去适应社会生活。同时要适应高等教育,打破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建立多样化发展通道,建设丰富可选的特色课程资源,要进行多样化的职业体验,既要学会自我认知,又要学会了解环境,还要储备职业素养,通过多样化的全面培养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育人范围上,高中特色要惠及全体学生。特色教育不是只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必须惠及全体,让所有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益。在课程设置上,要形成学校特色的课程图谱。学校需要在国家课程基础上通过调适、补充、新增、重组等方式进行课程优化,实现课程多样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课程图谱,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在教学实施上,要敢于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倡导项目化学习、问题学习,为学生积极创设适合的真实情境,在情境中安排任务,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考试评价上,消解高利害高考对学校评价的回波效应,着力突破“一刀切”的评价内容与指标系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不同成就。

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之必然,但只有真正激发起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特色教育才能成为打破同质化办学的利器以及实现内涵发展的良策。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六安市新安中学  ZWJ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7937人次 日均访问:20565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6029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