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脚步逐渐临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高考时间延期一个月举行。如何有效帮助孩子备考,使孩子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是近期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 根据多年对高考生和家长的调查访谈,我们发现考前家长只需做好饭、说好话、用好力,就能为孩子赋能,帮助孩子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前面临多重挑战 高考对孩子是一场综合能力的考验。一是体力的考验,密集的复习、模拟考试、练习等,需要孩子有好的身体状态;二是心理状态的考验,需要孩子们有稳定的情绪,在考场上能够稳定发挥;三是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的考验,临近考前,学习基础不可能有非常大的突破,但是在复习时间的安排、复习策略的优化上还有提升空间;四是适应改变的能力,包括考试延期等带来的节奏变化、计划变化等。 今年的高考生家长也很不容易,长时间居家学习,考验着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认为自家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的家长,可能会比较担心和焦虑,感觉时间被浪费了。同时备考整体节奏被打乱,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大压力,如果孩子的状态过于焦虑或过于放松,家长难免觉得束手无策。 很多时候,好的动机未必有好的效果,面临多重挑战时,家长要尽量少做之前做过却无效的事情,至少能避免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不良影响。 不当做法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每个家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量帮助孩子备考,但有些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反而会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压力,典型的误区有四个: 总是或只是追问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情况,所有的对话都只围绕着学习、成绩、排名等。家长可能觉得这样做是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自己仿佛成了考试机器,家长只关心学习,结果可能更加厌烦、疏远家长。 反复催促孩子、重复唠叨无意义的话。希望孩子抓紧每一分钟学习,看到孩子不在学习就催促,可能也是家长释放焦虑的一种方式。但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被信任,复习的节奏和安排反而被干扰。 过度侵入和干涉孩子的行为。典型的做法是找来很多复习资料,或者时刻监督孩子的行为,有的家长还因为考试期间孩子穿什么衣服之类的细节引发亲子冲突,让孩子感受到自由被剥夺、情绪很压抑。 放大问题,指责、打击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家长或许想用激将法激励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结果是让孩子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认可,有些孩子甚至会因此放弃努力。 做稳定心态的“三好”家长 高考越临近,家长越要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在有效的经验上,做“好”饭——为孩子备考做好生活保障,说“好”话——与孩子好好交流,用“好”力——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稳定舒适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态对高考的发挥至关重要,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体能。调研中发现,孩子们最希望家长做地事情就是准备可口的饭菜,能让自己放松下来,也能真实地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关心。孩子每天“点菜”,也增加了亲子沟通的机会,在自然的交流过程中感到被尊重。饮食结构不建议有突然的大变化,也不建议突然增加保健品,可以适量增加鱼类、豆制品等高蛋白质食物。还要尽量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节奏和交往,重大的决策等高考之后再决定。 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帮助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唠叨催促只会让孩子反感。在与孩子沟通的内容、时机、回应方面,家长都要做一些调整。 亲子沟通的内容要丰富一些,除了学习,话题还可以扩展到孩子的交往、爱好等,要对孩子说的话保持兴趣,鼓励孩子多交流。要注意观察孩子愿意交流的时间段,是放学回家时,还是用餐时、睡觉前,找到恰当的时机。交流中还要给出有效的回应,耐心地听孩子说完,孩子需要时再提出建议。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交流,也不要逼迫,不要让孩子感到更大的压力,反而与家长疏远。 高考是很多孩子第一次面临人生重大挑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评估所定目标是否合理,根据几次模拟考试的情况确定成绩的范围,使孩子客观认识自己的状态,增加确定感。考前孩子的情绪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家长要允许孩子存在不同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波动幅度比较大,自己又无法缓解时,家长可以建议孩子调整一下节奏,花时间去运动、聊天、散步等。也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用深呼吸法、积极暗示法等让情绪逐渐舒缓下来。 在复习的具体安排上,要相信老师更专业,让孩子跟随学校的安排有序复习。家长要做的是聚焦孩子以往的成功经验,看到孩子已经付出的努力,关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鼓励孩子回忆自己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在家复习时提醒孩子尽量保持与高考时间一致的作息安排,如早上8:50坐在书桌前复习上午要考的科目,下午2:50复习下午要考的科目,熟悉时间流程,稳定考试心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