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德育园地】>【家长学校
教育现代化不能缺少家庭教育现代化
  [2019-12-20 11:00]  浏览次数:2653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教育现代化不能缺少家庭教育现代化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第一个以现代化为主题的战略规划,是标志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其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扎根中国、融通中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道路”。教育现代化包括学校教育现代化、家庭教育现代化和社会教育现代化三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换言之,只有实现了三种教育的现代化,才算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新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战略性意义不断上升,高质量的家庭教育需求成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之一,家庭教育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新的最为重要的增长点。在推进和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程中,需要也必须对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性质、动力、过程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

家庭教育现代化,是指家庭教育现代性持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需要对传统家庭教育和现代家庭教育的区别、转换方式和实践路径进行分析与研究。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体系和教育功能的现代化,多元性、开放性、科学性、终身性是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多元的家庭产生多元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多元性是家庭教育多元性的现实基础和必然产物。近20年来,家庭教育现代化理论更加强调实现路径的多样性和模式的多元性,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甚至有多少个家庭就会有多少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合作育人体系,现代化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文化多元、内容丰富、模式多样、路径多种选择的,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个人成长目标、家庭培养目标与国家人才目标的同质性大大增强,家校合作、家社合作育人体系正在持续构建,使得家庭教育逐步成为一个融合发展体系。必须强调的是,培养人才是教育的不变之道,要“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有效衔接,相互配合。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家庭教育的开放性、公共性和公益性不断上升。儿童早期成长和习惯直接影响正规教育的质量,甚至家庭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因此,家庭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国家和政府将谨慎地将家庭教育部分地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开放的社会文化和互联网影响下的现代家庭教育,越来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有家庭成员都是半开放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家庭教育活动告别了完全封闭的模式,不再局限于私密性的特点,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特点日益增强,在思想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日益走向开放。

现代家庭教育的开放、包容、融合,必然带来思想、理论、内容与方法的包容性,必然带来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培养方法的融合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融合,已经成为时代趋势。

科学性是对家庭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是支持家庭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著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强调:“科学应作为教育的主要学科。”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是对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丰富,体现为:一是在现代家庭教育中高度重视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的培养;二是引入科学育儿、科学育人的理论与方法,促进所有家庭成员乐观向上、健康成长;三是养成科学理性的生活方式,促进自然、社会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整体提高家庭成员的发展质量。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服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注重家风建设,推进家庭学校共同育人”。家庭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政策资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尤其体现在培养目标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同样也是家庭教育的期望和责任。

家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现代家庭教育具有空间上的全方位和时间上的终身性之双重特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家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教育整体现代化体系之中,“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持续终身的教育活动,涵盖儿童教育、成年教育和老年教育三个重要时段。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如何面对退休,创新和享受多彩的生活?如何面对疾病,实现健康长寿?如何面对死亡,有尊严地走向人生的终点?这一切都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和新任务。  (作者:高书国,作者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8022人次 日均访问:20547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6117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