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德育园地】>【家长学校
家庭需要父亲的刚性力量和坚实质地
  [2019-07-03 16:05]  浏览次数:2454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家庭需要父亲的刚性力量和坚实质地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鹿永建

近年来,关于父亲职责的话题屡被关注,公众对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父教缺失问题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但是,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大的职场压力、过强的网络诱惑,使年轻的父亲们头脑大、身子小、力量弱、行动难。帮助更多父亲回归家庭,尚需进一步提升认识高度,通过父亲个人、家庭和政府、社会的综合努力,打造有利于履行父职的专业服务与法制、社会环境。

帮助父亲回归家庭,当然不是让男人辞职回家变暖男,而是重振家庭的价值和父亲的使命,让男人回归男人本色、让丈夫成为称职的丈夫、让父亲成为合格父亲。唯如此,在家庭这个人生的港湾、和平的堡垒和成长的爱巢中,父亲才能提供父性的可靠框架,呈现父职的坚实质地,营造父爱的生命营养。

帮助父亲回归家庭,前提是加强父亲重要性的研究与传播。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曾通过对17000个英国婴儿进行长达半个世纪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在1958年3月的同一个星期出生的孩子中,较长时间与父亲相处的,日后比其他同辈更聪明并容易跻身高于父亲的社会阶层,可见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培养子女更高的才能,这一优势在子女42岁前一直存在。若父亲把照顾子女的责任全部交给妻子,子女在个人发展上与单亲家庭子女无异。这样的研究越多,就为父亲回归家庭提供越坚实的理念基础。

关于父亲的职责,显然不可能有标准答案。我最认可的,是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对于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的界定,简洁而到位。杜布森博士认为好男人的品格包括四个方面:主动、进取、有责任感;保护家庭;体察女性及孩子的需要;健康的男性气质。一般而言,好男人要成为好父亲,还须更进一步:要成为家庭经济来源的提供者,成为家庭的领袖、保护者和精神导师。当然,成为好父亲,首先应当成为好丈夫,应当爱自己的妻子到甘心为她舍命的程度。

杜布森博士的“好父亲法则”提醒我们,回归父亲本位,包括为人之父应当具有的内在品格和外在责任,都基于维护和实现家庭的职能,体现出男人与女人平等而有别、父亲与母亲互敬而互助、亲子之间有次序而相爱等特征。

帮助父亲回归家庭,应当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家庭教育指南和培训。

南非作家卡西·卡斯腾斯在《世界需要父亲》一书的前言中说:“如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鲜有父亲接受过父职培训,我们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大多数已婚男人的第一职责就是父亲。”卡西·卡斯腾斯所说的父职培训,应当是每个父亲都可以学习并操练的实用指南,“帮助你建立一种充满喜乐的家庭文化和氛围;刺激你的家庭生命系统分泌正向神经递质;以道德权威赢得孩子的尊重,并以此建立稳固根基,施行管教;帮助你和孩子以正确身份、为正确目标而活;帮助你通过认可和肯定使孩子发挥出最大潜能”。

杜布森博士认为好父亲至少有三个行动要点:用爱塑造孩子的意志,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跟孩子谈心,指出他的个人价值和尊严;清晰地表达管教的内容,包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在什么时间或什么场合不可以做;避免伤害孩子的心灵,永远不要说“你太笨!”“我生你这样的孩子真是白生了!”赞扬和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每一个良好行为……这样的要点,应当生动而实用地体现在各种家庭教育培训和课程中。

帮助父亲回归家庭,需要学校及社区为父亲学习成长提供有力的微观环境。

现代城市家庭和越来越多乡村家庭之间的联系在变弱,众多家庭和父亲在孤独地面对家庭关系难题。面对如何当好父亲的考验,为渴望成长的父亲建立学习型组织,势在必行。

比如,在有良心、良知、良能的专业组织帮助下,同一社区中的众多家庭可以成立读书小组,成为彼此互助的邻舍和彼此祝福的生命共同体。在学校家委会这个平台上,学生家长也可以成立读书小组,在其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然,教育机构、专业组织都可以孵化家长成长共同体,为好父亲成长提供有专业和道德营养的微环境,触及家庭的本质,确认父亲的职责,重建保护家庭的价值观,以回应诋毁家庭和拆毁家庭的亚文化。

帮助父亲回归家庭,政府也应当有所作为。

某一年父亲节前,我找到盛传的“瑞典父亲法”的英文版,原来是“父母亲休假条例”,用法案形式给父亲们更多抚育孩子时间。从1974年瑞典首创父亲亲子法的概念,到近来中国学者呼吁将男性带薪护理假纳入社会保险统筹,表明中国正在迈向一个帮助父亲有效履行家庭责任的社会。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新华社国内部重大报道策划中心副主任)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3623人次 日均访问:20548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8794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