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学校价值观教育 应走向情感文明
  [2018-04-12 09:12]  浏览次数:1275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学校价值观教育 应走向情感文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8-04-12 作者:王平

丰富、健康、积极的情感环境有助于孩子在其中经历诸如尊敬、同情、悲哀、快乐、爱与互助等情绪情感体验,而这些多样的情感经验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看来,会有助于促进人形成情感的美丽,亦即情感文明。情感文明是对教育理想在个体和社会层面落地生根的具体化,也是情感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境界。正如我国情感教育的奠基者朱小蔓教授所言,情感文明提高了情感教育在教育体系以及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价值观多元时代的社会建设和个体发展而言,情感文明无疑标识了一种新的方向和可能性,也为学校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参照与指南。

对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关心是价值观教育在情感文明层面的具体体现。作为人的生命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价值观具体地体现为个人对于生命和生活状态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与行事准则。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价值原则、价值理性的作用也在个体身上得到体现和反映,它们不是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是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手段与支撑。作为人的生命的构成部分和生命活动的鲜活、生动的表征之一,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感性与理性反复、圆环运动中形成、发展而形成的积极的情感状态和情感品质,在整体层面上连接人与人的交往,并形成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生命与精神纽带。它们是价值观教育的灵魂与归宿,在指向人的健全生命与完善人格的教育方面,就是建设并不断提升人的情感文明。

通过刺激、激发个体不断经历和感受丰富的情感经验而形成他们对人和事的敏感,价值观教育不断在青少年学生身上形成并丰富他们的心灵与精神。因为价值观的内隐性、复杂性,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传统知识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开展价值观教育。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式,价值知识的灌输、价值理性的规训和价值原则的告诫等,使得价值观成为远离人的生活、不能深入生命的肤浅的知识与观念说教,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事实上,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借助教育的方式在个体身上形成高质量的情感品质,并通过一个个情感丰富、健康、积极、饱满的个体结合,创造成一个文明的社会。深入心灵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改变满足于依靠书本的说教,防止仅仅是在孩子们意识的表层留下肤浅的痕迹,而真正成为深入他们心灵的精神力量和情感洗礼。在价值观教育中,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和感受不同的人、事,并保持情感上的好奇、敏感等,既是孩子丰富、健康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借由情感,在个体情感层面形成和不断发展情感文明,从而助力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举措。

作为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部分,普遍的价值规则和抽象的价值理性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个体在具体场所与情境中的情绪情感反应与变化得到体现。个体的情感品质和外在的情感氛围,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影响源,甚至在价值观教育中起着内在的决定性作用。

回到真实的生活土壤和生活情境中,价值观教育在回应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具体的情感上的困惑、问题和需求,从而帮助、引导个体获得并生长发育出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因此,价值观教育基于具体场景与生活情境,同时又高于生活情境,是在对生活问题和处境的理性回应与原则思考的过程中对个体进行的情感教育。它不排斥价值理性与价值原则,而是理性与原则的生动化和融入个体观念及精神的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性与理性共同促进、发展的情感文明建设过程。

学校价值观教育中,通过课堂教学、师生交往、同伴交往、班级生活、学校管理等途径与方式,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方面的发育,助力一种健康、积极的学校公共生活方式。通过提升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文明而逐渐发展、提升课堂、班级、学校的情感文明,不仅体现了价值观在学校教育场所中的个体特殊性和整体弥散性,而且个体情感由此扩充到社会与道德领域,影响学校教育,促进整个学校教育在理念和行动方面达成价值共识,促进社会形成积极健康而富有凝聚力的价值共同体,进而向着文明的方向进步。

人的价值观既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价值观教育指向个体生命的健全和人格完善,并折射社会生活的文明进步。在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培养为基础和依据,标识整个社会在建设对话与沟通的命运共同体文化等方面,价值观教育担负着重要的情感文明建设使命,与情感文明在旨趣上是高度一致与吻合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30623人次 日均访问:20527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16016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