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让英雄情怀融入青少年血液
  [2018-04-10 09:52]  浏览次数:1366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让英雄情怀融入青少年血液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8-04-10 作者:刘涛

对于健全的社会生态而言,英雄情怀可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特质。人类需要英雄,呼唤英雄,这既是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选择,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心理选择,更是个体心理抚慰的情感选择。

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显得格外特殊,据《人民日报》报道,连日来,浙江、陕西、辽宁等全国很多地方出现了一种新风尚:人们在外出踏青、感受万物复苏之际,纷纷自发地走进当地的烈士陵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情怀是一种沉甸甸的心理意识,而英雄情怀是人们内心深处对英雄与英雄精神的特殊情感和铭记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英雄,需要英雄情怀”,并号召全社会弘扬英雄情怀,将英雄情怀上升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基质。

对于健全的社会生态而言,英雄情怀可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特质。人类需要英雄,呼唤英雄,这既是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选择,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心理选择,更是个体心理抚慰的情感选择。

按照情感社会学的观点,英雄情结是人类一种原始的心理构成。现实中人们总是存在各种缺陷,而这种不足往往伴随着痛苦、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的集聚。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引导,会让人陷入深深的沮丧和不安。而英雄寄托了人类超越自身的美好愿景,其完美的力量与道德也成为引领人类前行的精神坐标。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指出:“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如何让英雄情怀真正植根华夏大地,融入每一个青少年的血液?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无疑是新时代青少年铭记英雄的纲领性指导路径。

崇尚英雄,要让英雄凝聚我们坚不可摧的民族认同。“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点出了尊崇英雄背后的深意。英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功臣,更是一个民族沉淀下来的弥足珍贵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资源。美国学者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指出,现代民族国家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我们正是在普遍共享的文化资源那里寻找到民族的概念及其背后更大的身份认同。而一个时代集体共享的英雄符号,无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想象与建构的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

捍卫英雄,更跟一切诋毁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说不。英雄之所以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资源,是因为他们浓缩了一个时代正向的价值追求和历史记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然而,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抬头,那些在战火年代付出生命的英雄,反倒在和平年代“遭遇”种种质疑、否定和发难,无不让人深感凉意。尤其是在鼓吹消费主义的喧嚣中,严谨的历史考据逐渐让位于各种不负责任的调侃和戏谑,经常可见各种面向英雄的质疑、丑化和恶搞行为。其实,英雄所携带的是一个巨大的意义体系,其中有着我们时代共同的精神渴望。捍卫英雄,同样意味着捍卫英雄符号的意义世界,永保英雄符号及其意义的纯粹性和完整性。

学习英雄,要将英雄情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之中。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构成内容,英雄情怀是其中极具生命力的精神内容。青少年时代的英雄精神启蒙,往往会铸就一生的前行动力,成为永不褪色的生命情结。让英雄情怀融入每一个青少年的血液中,教育无疑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和担当。今天,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承担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英雄精神的弘扬。学校课堂、公共机构、文艺作品、大众媒介都需要讲好英雄故事,通过讲事实、讲情感、讲形象、讲道理,真正让英雄情怀深入人心,启人悟道。

关爱英雄,要用实际行动走近并倾听英雄们的心声。英雄一路走来,一路坎坷,他们是时代与时代价值的见证者,关爱英雄是我们时代应有的温情和敬意。走近英雄,倾听英雄,关爱英雄,对英雄心存感恩,心怀敬畏,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精神品格。我们要发挥英雄在新时代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赞美英雄情怀。当今天的“情怀”越来越多地成为商业机构精心炮制的消费噱头,我们有理由为弥足珍贵的英雄情怀买单,更有理由让英雄情怀进入文化结构与情感结构的深层,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尤其是对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来说,更要拥有热爱英雄、敢当英雄的品格,让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的英雄精神世代相传。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23282人次 日均访问:20535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11175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