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不应忽视学习方式变革
  [2018-02-01 09:37]  浏览次数:1047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不应忽视学习方式变革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8-01-31 作者:蔡可

    怎样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谈素养就是淡化知识吗?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活动……从本期开始,周刊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蔡可,与读者分享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颁布的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课程内容怎样体现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

    当前,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社会生活领域还是教育领域,新现象、新挑战层出不穷。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未来5年学校出现了“颠覆式创新”,例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对课堂再造,此时如何界定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如何让学生面对这个不断带来震惊的时代?

    其实,回答这两个问题,也是在明确教育的使命。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关注用什么培养人,更关注怎样培养人,我们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不应该只在课程内容层面,更要涉及教与学的方法革新。因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学业质量指向的是学生通过某一学科的课程学习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如果没有教学方式的改革,再多精选内容也只是在培养“知道分子”。

    教育培养的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而人怎样学知识,决定了将来怎样运用知识以及今后怎样参与社会生活和改造世界。所以,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同等重要。

    举一个例子:初学驾车,教练会告诉我们发动汽车第一步要“松离合器、踩油门”。这是一个关于开车的知识,但学习者记得再牢也不一定能够发动汽车,学习者需要在练习场实践,才能把教练教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学习者或许能够发动汽车,但即便发动了汽车也不一定能够长距离驾驶,这需要学习者对复杂路况作出适时应变,更要有对生命的关怀和对法律的尊重。只有达到能够随时顺利完成出行任务的状态,我们才敢说具备了开车的素养。

    从这个例子反观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即告诉学生“松离合器、踩油门”,有完整的知识系统却没有真实的教育生活,没有“人”的发展。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知识是载体,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包含了学科内容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帮助学生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而是强调个体怎样学会学习,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这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教,而是建议教师在有效率地教中寻找普遍学习规律。

    为什么学生听课后容易忘记,学生为什么会认为“学习”无用,因为许多学生只是带着有限的知识理解离开课堂,他们至多是把一个新知识加入大脑,而不是置身于自己的问题世界,将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授的观点作对比、联系、辨识和选择。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支持,逐渐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从主讲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学科课程标准中附有学业质量要求,具体说明学生在学习完相应内容后应达到的行为表现度,比如能够不断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活动经验;在梳理的基础上,尝试专题探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语文);能够在综合情境中,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用数学的眼光找到合适的研究对象,用恰当的数学语言予以表达,并运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提出数学问题(数学);能够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历史)……

    这些要求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描述,对照学业质量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将学习内容与教学模式整合起来系统设计,将教学转型与课程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和实际学业所得,才能够真正释放学校教育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23897人次 日均访问:20539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9067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